
一、2001-2021年地级市环境规制强度
数据名称:环境规制强度
数据范围:全国300多个城市
数据年份:2001-2021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地区环境规制强度:基于各地区ZF工作报告中与“环境保护”相关词汇的频率,构建地级市ZF环境规制执行强度。各级ZF在每年年初“两会”召开期间向大会报告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及未来的工作计划,报告在形成过程中凝聚了社会多方诉求和共识,对ZF当年工作起着决定性的指引作用。因此,ZF工作报告中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能反映ZF当年环境治理力度以及治理政策的全貌。其中词汇为公布的15个:环境词汇、低碳、环境保护、空气、绿色、PM2.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PM10、生态、排污、减排、污染、环保、二氧化硫、能耗等
【参考文献】
[1]张建鹏,陈诗一.金融发展、环境规制与经济绿色转型[J].财经研究,2021,47(11):78-93.[2]陈诗一,张建鹏,刘朝良.环境规制、融资约束与企业污染减排——来自排污费标准调整的证据[J].金融研究,2021(09):51-71.


二、2000-2021年分省环境规制强度
数据名称:环境规制强度
数据范围:全国31个省份
数据年份:2000-2020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参考文献: 刘荣增,何春.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门槛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1(08):41-52.

学术界关于环境规制的度量并不统一,整体来看环境规制的衡量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
一是环境规制强度。一般而言,环境规制强度是企业治污成本的反映,环境规制强度越大,企业的治污成本就越高。范洪敏等采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和行业污染减排投资作为环境规制的衡量标准。娄昌龙则从企业规模角度出发,采用单位产值企业的治污成本来衡量环境规制强度。此外,排污费征收额也是衡量环境规制的重要指标。 二是环境规制效果。环境规制的实施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此有学者采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二氧化硫去除率、工业烟尘去除率等单项指标衡量环境规制效果。三是综合指数法。如李梦洁等将二氧化硫去除率、工业烟尘去除率等指标综合成一个指标衡量环境规制水平。考虑到本文中环境规制是通过调节企业行为影响相对贫困,环境规制强度是调节企业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环境规制强度方面设定环境规制指标,采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额占第二产业比重衡量环境规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