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财政公开透明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是民主问责制度与法治社 会的重要支柱,是财政国家的关键特征。伴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在维护 市场秩序,保障社会公正,提升治理效能的呼声中,一个财政公开透明的政府越 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期待。 财政公开透明是维护经济市场秩序,促进市场高效运转的必要保障。

2022 年全国财政总收入近 28.73 万亿元,约为 GDP 比重的 24%1,其中,地方政府、 特别是市级政府是所有政府开支中最主要的部分。财政体量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 作用愈发突出,提高公共财政公开透明程度,意味着财政资金的份额与流向得到 公开,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在制度上防止腐败,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建设 健康高效的营商环境。 财政公开透明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正的制度前提。
公共财政取 之于民又用之于民,是发挥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保障,也是公民知情 权的具体表现。提高公共财政公开透明程度,有助于提升政府对社会的回应水平, 切实保障公民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增进公共资源使用的正当性。 财政公开透明是构建阳光政府,实现政府善治的内在要求。让公共资源使用 在阳光下运行,是强化政府公共责任意识、完善现代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是统 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政府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提高公共财政的公开透明程度,有助于改进政府治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 进公共财政领域的法治建设,降低代理成本和履职成本。 近年来,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债务风险不断累积,这对地方财政信 息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提高公共财政公开透明程度,将为多方化解地方 财政难题提供更加详尽的信息支撑。在现阶段,公共财政公开透明需要依法依规 向社会尽可能详尽公布公共财政开支单位的基本结构和职能;一般公共预算、政 府性基金、社保基金、国有资本等账户的预算和预算执行;预算绩效管理、公共 部门的预算、政府债务以及其他重要的非报表类公共财政信息。
自 2012 年起,课题组每年定期发布《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 本年度报告由清华大学 21 世纪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 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联合课题组进行研究并撰写。同 时,课题组还发布了“2023 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对我 国地级与地级以上市政府的财政公开情况进行了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