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集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 的目的是通过对城乡家庭的年度社会调查,系统地监测社会结构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收集并建立社会变化趋势跟踪数据数据库,解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相关问题,并为国内外学术界提供研究资源。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 的总体主题框架是: 社会结构,生活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

  1. 社会结构。结构社会学基本上采用两种视角来研究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一是定位法,根据社会行动者的特征 (如年龄、学历、阶层、收入等) 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导致一种被称为 “社会结构” 的结构或分布。”这种定位方法将社会视为由具有不同利益和拥有不同资源的不相关群体组成的结构。第二种是关系方法,它将注意力从群体或组织转移到社会行为者之间的关系网络上,尤其是跨群体和跨组织的社会关系网络。关系方法将社会结构视为社会参与者之间紧密或松散的关系网络。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采用位置和关系方法来呈现中国社会结构的全景。由于问卷设计和测量的困难,以往的研究,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很少使用关系法。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并借鉴现有的成功研究经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不仅从社会群体和组织的角度,而且从社会关系网络的角度来衡量社会结构。通过回顾性数据和跟踪研究设计,我们可以测量结构稳定性和随时间的变化。具体在调查中,我们主要考虑个人和家庭如何根据社会群体、组织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关键维度进行分布,以及这些分布随时间的稳定程度和变化。它包括社会阶层,政党和利益集团,工作和社区组织,家庭和亲子关系,人际和组织间网络,以及由人口和社会经济变量 (例如性别,年龄,种族,宗教,教育,职业,收入,财产权,财富等) 定义的分组。
  2. 生活质量。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生活质量的测量将包括五个维度: 健康水平,人口水平,心理水平,社会经济水平和政治/社区水平。这五个维度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基本上涵盖了家庭或个人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为此,社会医学专家、人口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开发了一套标准测试来衡量健康、预期寿命和心理健康。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已经开发了主观和客观指标来衡量生活质量的社会经济方面。当然,衡量中国的意识形态,政治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是调查研究的主要挑战。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我们将考虑以下问题: 人们的健康质量和预期寿命如何?人们的心理健康,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总体而言,人们对工作,家庭,社区和生活的满意度如何?消费水平和消费模式是什么?人们如何满足或不满足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人们的政治和社区生活状况如何?参与地方和国家政治事务的程度如何?等等。
  3. 内在联系机制。关于社会结构与生活质量的内在联系机制,已有许多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关注四个层面的联系机制。在个体层面,机制包括认知和心理过程的变量,个体通过一定的心理过程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中享受或憎恨自己的生活条件。在人际关系层面,通过强弱关系建立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传递信息、建议、感情、影响和帮助的渠道,从而影响双方的主观和客观生活质量。组织层面的机制集中在三个方面: 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因为资源和机会通过这些分配给社会行为者,从而影响后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差异。最后,制度层面的机制是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和制度,以及内化的社会价值观。制度和规则的变化将重组机会结构,从而引起社会行为者的主观和客观生活质量的相应变化。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我们讨论的问题包括: 哪些机制将社会结构的维度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联系起来?在个人层面,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认知和心理过程是什么?在人际关系层面,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哪些社会结构过程得到改善或下降?社交网络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在组织层面,如何在组织之间分配资源以影响人们的生活福利?最后,市场转型如何影响不同阶层、团体、组织、个人或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机会?等等。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9.9
VIP免费
分享海报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